品种主要性状 黄淮海夏玉米区,芽鞘紫色, 叶片绿色,**叶匙形; 主茎叶片数18-21片,株型半紧凑,株高306.8-312厘米, 穗位高114.8-119厘米; 雄穗分枝少, 雄穗颖片红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 果穗筒型, 穗长17.9-19.1厘米, 穗粗4.9-5.2厘米, 穗行数14-18行, 行粒数31.3-32.7粒;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42.9-372.8克, 出籽率84.8-86.0%。接种鉴定,中抗镰孢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和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40克/升, 粗淀粉74.63%,粗蛋白质10.45%, 赖氨酸0.33%, 粗脂肪3.65%;生育期102-104天。西北春玉米区,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10厘米,穗位高126.5厘米,成株叶片数19-21片;茎基紫色,雄穗分枝少,花药浅紫色,颖壳红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73克,出籽率86.2%;接种鉴定,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禾谷镰孢穗腐病。籽粒容重758克/升,含粗蛋白9.05%,粗脂肪4.06%,粗淀粉73.36%,赖氨酸0.31%;西北春玉米区生育期127-141天,与对照相当。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种植季节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玉米种植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同一适宜类型区、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区及西北春玉米同一适宜类型区种植。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包括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种植季节为6月1日至15日。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包括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陕西省榆林地区、延安地区,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北部春播玉米区;宁夏引扬黄灌区;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大部分地区;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西至博乐市以东地区、北疆沿天山地区、伊犁州直西部平原地区。种植季节为4月20日至5月5日。适应性2016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8.0千克, 比对照品种增产13.7%; 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92.1千克, 比对照品种增产12.2%;2018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9千克, 比对照品种增产6.7%。2017-2018年甘肃省玉米品种中晚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水地1027.0千克,旱地781.9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1%、10.9%;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水地1098.4千克、旱地739.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7%、8.3%。参加陕西、江苏、山西、安徽、河北、山东夏播区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740.3千克、616.9千克、742.4千克、702.7千克、683.2千克、736.9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9%、5.5%、6.9%、5.1%、5.9%、7.9%;参加内蒙、宁夏、陕西、新疆春播区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1066.4千克、1060.4千克、1042.7千克、1044.5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0%、5.6%、6.9%、6.6%。
主要栽培措施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田间管理注意足墒播种。西北春玉米类型区,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每亩施基肥磷二铵30-35 公斤,拔节期亩施追肥尿素25 公斤,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15 公斤,并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
|